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综合信息 > 信息02
编号:10412784
千年敦煌医方仍可济世救民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55期
     经过临床应用,专家们发现,敦煌文献中保存的上千件古医方仍可治病救人,不光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还能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

    长期从事敦煌中医药研究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敦煌中医药研究中心主任丛春雨教授说,尽管目前中国国内仅有甘肃省敦煌中医药研究中心等少数几家单位从事敦煌中医药的研究和开发,但从已经进行的临床应用来看,这些有千年历史的古医方显示出了不错的疗效,特别在妇科疾病、外感热病、心脑血管疾病、传染病的治疗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兰州青华苑名老中医诊疗中心就是一个以敦煌中医药为特色的治疗门诊,由于有专门从事敦煌中医药研究的专家坐诊,每天都有许多患者前往就诊。丛春雨教授说,用敦煌医方治病救人,并不是古医方简单的重复再利用,而是汲取其中医药思维和精华,结合现代中医药理论和药物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

    敦煌医方是敦煌医药学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敦煌藏经洞出土的5万余卷文书中,截至目前研究者已发现88卷有关中医药的文献,刨除重复,光手抄医方就有1024个。这些隋唐五代时期医学家们留下的经验医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包括了内、外、妇、儿、耳、鼻、喉、眼、口腔、皮肤等各科疾病,此外还有美容方面的方剂,如面脂、乌发、洗发、香衣等。

    丛春雨教授说,从这些医方本身可以看出,远在隋唐五代时期,药物剂型使用和用药种类就已非常多样化,在民间,中医药已经在临床各科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敦煌保存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时至今日仍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敦煌医药的临床应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此前学者们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了相关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上。

    1919年,日本学者小川琢治发表了《中国本草学的起源与神农本草经》一文,首揭敦煌中医药学研究序幕。此后,中国学者陆续加入进来,丛春雨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不光主持完成了对敦煌中医药学研究具有奠基作用的《敦煌中医药全书》,而且还率先开始了敦煌中医药学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应用开发。, 百拇医药(王艳明)